看到這個「Mongo but on Postgres and with strong consistency benefits (github.com/event-driven-io)」算是另外一種用 PostgreSQL 取代 MongoDB 的嘗試,先前其他的方案是 proxy server 的方式實作 (像是 FerretDB),也就是 TCP 裡面傳的東西還是 MongoDB protocol,然後 proxy server 會轉譯成 PostgreSQL 的 SQL 語法。
這個作法的好處是不用管既有 application 是什麼程式語言開發的,另外改動比較少 (改個連線資訊 + 然後把目前還不支援的功能改寫),但缺點是多了一組 service 要維護 (如果是 HA 的話又還要設定 failover 或是 load balancer 的機制)。
Pongo 的作法則是移到 library 這邊做掉,所以就有程式語言的限制了:這個專案是用 TypeScript 開發,所以會是 JavaScript + TypeScript 生態系的方案。
不過好處就很明顯了,少了一組 service 要維護 (如果包括 HA 機制的話可能是兩組或三組),另外因為轉譯的部分在 application 端處理,沒有了 proxy server 也等於少了一個可能的 bottleneck。
這幾天上 Hacker News 後看 commit 頗熱鬧,從 Releases 頁可以看到連續出新版本。
不過... 不考慮直接用 PostgreSQL 嗎?